0010464738_bc_01.jpg 

<媽媽不必當超人> 作者:紐約瘋媽Jenny

『書本』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很重要的精神夥伴,不管再忙再累一定要抽出時間看書。

以前閱讀的範圍很廣,長短篇小說是最愛,散文小品、旅遊、美食、親職教養也都愛讀。

當全職媽媽後,好像理所當然的,『親子教養』書籍變成我閱讀的大宗。

不一定要把書本的理論全部套用在自己的孩子上,但很喜歡讀別人的教養故事,從中學習教養的小撇步,也能暫時抽離帶孩子的煩躁情緒,為自己的心靈加加油。

每次在閱讀這些書籍時,都覺得有可以應用在自己教養上的好方法,有時贊同、有時感動、有時會激發自己的省思,但常常書讀完,省思也忘的差不多了。

所以,媽媽決定在部落格上記錄自己的閱讀筆記。

一方面讓自己更深入的閱讀書籍,一方面也提供沒有足夠時間閱讀整本書的媽媽們一些值得思考的片段。

說不定你就忍不住去把書找來仔細的閱讀了呢!

閱讀筆記會先摘錄書上引發思考的片段,再接著寫下我的想法或在生活上的應用。

粗淺的心得感想,還望大家莫見笑。

 

『媽媽不必當超人』是一本非常平易近人的親子教養書,閱讀每一篇章就像在聆聽同樣會發生在我們周遭的生活故事。

沒有莫測高深的大道理、沒有華麗的詞藻,有的是最真誠的分享,分享她和孩子們間的喜怒哀樂,分享愛孩子的方法。

書中的媽媽不是完美的聖人,會發脾氣、摔筷子、對孩子吼叫,會感到沮喪、憂鬱、無助,就像你我一樣。

但瘋媽總能在每一次與孩子的衝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進行自我反省。

她說:只要找到愛的平衡點,就不會在教養的路上亂了腳步。

一起來看看瘋媽與三個孩子的故事!

媽媽是人,不是超人(我最喜歡的一篇)

*重點摘錄:

很多女生結婚生子後,就很自動的把這頂皇冠(我是超人)往頭上戴。皇冠一帶上,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把身邊一切雜七雜八的事情全都往自己身上攬。皇冠帶久了後,壓力開始產生,情緒開始變化,覺得身邊一切都沒有自己預期的好,懷疑到底是自己努力的不夠,還是一家大小在拖垮自己。怨生活,罵老公,氣小孩,看什麼事情都不順眼。

奇怪的是,當初自己是在一個多麼美麗的心情下把皇冠戴上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認為只有幸福的人,才可以得到戴上這皇冠的機會。可是為什麼戴久了,會把一個女人的面目變得這麼可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當初那個幸福的小女人如今去了哪裡?

親愛的媽媽們,請把頭上的皇冠拿下來仔細看看,妳看到上面寫的一堆密密麻麻的規矩嗎?妳知道這些規矩是誰定的嗎?就是妳。沒錯,就是妳!沒人規定妳一定要把家事做完,更沒人規定妳的孩子一定要零缺點,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自己為自己設下的最高目標嗎?

我當然也有這頂皇冠,我也三不五時會陷入情緒的低潮裡。每當我心情不好時,就會牽連到一家子的心情。連小胖都感受的到,他會一直問我:「媽咪,你快樂嗎?」當了媽媽的這十年來,我終於承認我不是超人,因為我發現只有超人才可以把我規定的事情都做完。我坦白告訴自己,我不是超人,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我也有情緒不佳的時候,但我不想當個拖累家人情緒的罪人。 

決定了要好好的愛自己後,我會買衣服跟鞋子,把指甲塗得亮亮的,去健身房流一身汗,跟朋友去喝杯咖啡,這些都是我愛自己的方式。同時我也用身教讓孩子知道,適時的放鬆是應該的,並不需要有罪惡感。該玩的時候要玩,該認真的時候要認真,會讀書,也要會玩,才是王道。

早上去健身房流了一身汗,回到家後,看著早餐留下的髒晚盤和一堆孩子沒收乾淨的玩具,心情已不受影響,反而是用著輕鬆的態度來收拾家裡。我開始瞭解,不需要把自己逼到一個快發瘋的境界,才可以算的上是個好媽媽。為何要折磨自己呢?如果是帶著怨言在做家事的話,那請停止,先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相信我,等妳再回來時,剛才的事情已經不是那麼礙眼了。

皇冠呢?我依然戴著,但我把規矩都擦掉了。我只留了一個字,那就是「愛」。先要愛自己,才有能力給予愛,而家中有愛,什麼都好談,一切都不再是問題。認清了事實後,我決定為自己活。我可以不帶罪惡感的說,我要先愛自己,再愛家人。在決定了的同時,敞開了心胸,枷鎖已被解開,頓時輕盈許多。看看自己頭上的皇冠,真是愈來愈美了!

*隨意想想:

我在讀這篇文章時,剛好在埋怨爸爸不幫忙帶小孩、不幫忙做家事。然後,開始鑽牛角尖的想,自己為了孩子犧牲了工作上的成就感,漸漸失去屬於自己的生活,只是日復一日的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換尿布、泡牛奶、洗澡、哄睡、做飯,陪他玩耍、學習、說故事,還得處理他的無理取鬧、耐心教導生活常規。然後,還有一大堆的家事等著我。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值得嗎?越想情緒就越低落。

這篇文章之於我如當頭棒喝。是啊,是我的完美主義讓自己這麼辛苦,是我自己訂下了高標準的家事規矩及教養方法,是我讓自己無法適時放鬆,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先愛自己,才有能力給予愛。

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和樂的家庭。

這樣的家庭才是溫暖的避風港而非困住家人的牢籠。

而我愛自己的方法是等小孩睡著、家事忙完後,端杯熱飲,就著暈黃的光線窩在懶骨頭裡安靜的讀自己喜歡的書。或是抱著電腦寫文章,利用部落格記錄生活點滴。偶爾,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給保母,自己去逛個書店、看場電影、喝杯咖啡。

現在家事、孩子的事也會主動開口請爸爸做(以前總是天真的期待他自動自發做,他沒做自己就生悶氣),懂得開口後,爸爸也願意行動了。

有時,放下對規矩的堅持、放低家事的標準、放鬆對家人的要求,選擇當凡人而非超人的媽媽,會讓家庭更幸福快樂。

 

並肩作戰

*重點摘錄:

在家裡,只要是媽媽規定不准的,就算是孩子偷偷去問他(爸爸),他也會尊重我的意見,絕對不會被著我放水,去討好孩子。我們也約好,如果對孩子的事情有意見不合時,不要在孩子面前討論,私下再談。在孩子面前,對於他們的事,我們盡量保持態度一致。我們家裡沒壞人,也沒好人,家裡的規矩就一個,孩子沒把戲可變。

女人難當,媽媽更是難當,就算是辛苦了一輩子,如果方法用錯,一切還是枉然。要累得值得的話,不要只顧著一頭栽下去,偶爾也要把頭抬起來看看周遭的環境,別忘了還要多多愛惜自己。要求枕邊人尊重你,跟你一起並肩作戰,為的是孩子,是家,但最重要的是,也為了你自己。

請尊重自己,也教導孩子尊重你。

*隨意想想:

從前的社會是『嚴父慈母』,小孩都很敬畏爸爸,爸爸在家是絕對的權威。現在的社會不知為什麼,爸爸是孩子心中有求必應的『好人』,對孩子滿滿的愛讓他們忘記了管教孩子的部份。媽媽們反而比較容易堅持小孩該有的規矩與教養,自然而然的,似乎變成了不受孩子喜愛的『壞人』。如果,爸爸再落井下石的說:『你看,媽媽就是這麼兇,還是爸爸比較好』,那媽媽在管教孩子的立場上將越來越難為。

我們家爸爸曾經開玩笑的說:「媽媽脾氣比較不好,以後可能是當『黑臉』來管教小孩,那我當負責安慰他的『白臉』」。我很明確的跟爸爸說,小孩乖巧聽話時,我們兩人都是鼓勵他的白臉,小孩違反規矩時,我們兩人都是堅持原則的黑臉。

只有夫妻兩人規矩一致,孩子沒有漏洞可以鑽,他才有可遵循的方向,對生活產生安全感。

雖然,爸爸媽媽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教養觀念當然不盡相同,但我們會取得教養共識後再教育小孩,努力的『並肩作戰』。

 

不變的規矩=安全的牆

*重點摘錄:
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菲爾博士認為,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在發火之前,請先瞭解他們並不是故意要氣你,也不是惡意的要爬到你頭上。他們只不過是在做一個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沒錯,孩子天生的工作就要不停試探周圍的環境,為的是要確定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等確定後,這個範圍就成了一道圍牆,一道讓他們感到安全的圍牆。

固定的生活秩序和不變的家庭規矩,會讓這座牆更牢靠。如果家裡的規矩不統一,或老是在變化,孩子的腦袋裡會認為這道牆不牢固,不安全,就會繼續不停試探底線到底在哪裡。因為他們想摸清楚,這道可以保護自己的牆到底該築在哪裡。

很多時候,當孩子在哭鬧時,請先想想,也許是你的規矩一直在變動,讓孩子生活在灰色地帶中。不管他是不肯做功課,還是不肯刷牙,每個吵鬧的背後都有理由存在。鬧情緒只不過是個煙霧彈罷了,原因可能就是孩子還找不到一道安全的牆。

每當認為自己快被孩子的吵鬧給煩得喘不過氣來時,我總是會提醒自己,別忘了要先觀察一下這負面情緒背後的理由。先穩住自己,堅持規矩,才有能力穩住孩子。

*隨意想想:
給孩子一個『不變的規矩』,是我還得持續努力的功課。不能堅持規矩的理由很多,最大的因素就是受不了孩子不停的哭鬧,而選擇阿Q的順從他,只要當下能讓他安靜,不要吵到別人、不要讓我沒面子、不要讓我頭腦爆炸即可。但一次的順從,就沒有了下次的堅持,孩子以哭鬧來達到目的的情形會越來越多,而形成了無解的『惡性循環』。

遇到孩子不斷哭鬧,我第一個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忍住煩躁、忍住不耐感、忍住想大吼或罵人的衝動。接著,多方面的詢問溝通,找到他哭鬧的原因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先同理他的情緒但也表達父母的堅持,堅定的為孩子構築『安全的牆』。

 

拜託,吹牛請打草稿

*重點摘錄:

別輕看哄小孩的伎倆,特別是威脅孩子,因為你的孩子是被你給唬大的,你有幾斤幾兩重,你的孩子可是清楚的很!

在威脅之前,要先想清楚,如果做不到就別隨便亂開口,這當然也包括了獎賞。如果買不起或是不想買,就別亂答應,要不然久了後,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你講的話也會漸漸失去份量。

千萬別小看了任何一個唬孩子的方法,一的一字一句,無形之中,幫自己在孩子心中塑造了一個形象。想得到孩子尊重的話,就別亂唬孩子。吹牛前,請先打好草稿,孩子絕對比你預估中的要精明多了!

*隨意想想:

常在賣場、百貨公司或遊樂場所聽到父母對還不想回家的小孩說這句話:『你再不走,我們就要先走不管你囉!』我非常不認同這句威脅小孩的話,一來你不可能真的把他留在那,隨便的就讓自己變成說話不算話的父母,二來這無形中會讓小孩處在『被遺棄的恐懼』中,長久下來可能成為孩子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威脅』或許在短時間內達到了父母想要孩子聽話的效果,但當孩子漸漸知道這些威脅只是隨口講講、嚇唬人的,威脅根本不可能成真時,孩子的反抗行為恐怕會變本加厲了吧!

獎賞也是一樣,答應買什麼給孩子或帶孩子出去玩,就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要隨便敷衍孩子。

成為一個守信用的父母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乖,不是應該的

*重點摘錄:

在我的經驗跟觀念裡,孩子不乖當然是要處罰,但乖的時候,也要跟不乖的時候一樣被注重。不乖,不是應該的;乖,更不是應該的。當努力付出受到重視時,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孩子乖的時候,不必等他們開口,我會自動給他們一點小禮物當成驚喜,他們反而不會開口向我要求東西。滿足的他們,不會花時間研究別人有什麼,或是想自己缺什麼。我給的小禮物並不一定要花大錢,一包口香糖或是一張親手寫的小卡片,都可以令他們開心萬分,因為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知道:「你們的乖,媽媽看到了。」就這麼簡單而已。

把重點放在獎勵上,而不是處罰上,可以培養孩子正面思考的能力,提昇孩子完成挑戰的動力,日子裡的笑聲也會多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隨意想想:

對於嬰兒、幼兒,大人們通常都不吝於讚美,只要有一點點小進步就可以聽到『好棒喔』、『真棒啊』這樣的話。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不知為何變得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與不足,而忽略了他們的進步與乖巧的表現。常常針對孩子的缺點,叨唸、責罵甚至處罰,希望他們零缺點。但乖巧的表現卻成了理所當然,不會被大人重視。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做乖小孩呢?

大人也是喜歡被讚美的吧,更何況是小孩?

孩子有好表現時,給他一句讚美的話或一份鼓勵的小禮物,孩子一定會更開心維持他的好表現。

也會因期待獎勵而更有勇氣面對挑戰。

 

放手

*重點摘錄:

對孩子放手,說來容易,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是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一個信任的測試。放手,等於是相信孩子,但若同時又怕孩子做得不夠好,老是去觀察的話,又表示不夠相信孩子,那還不如不手手算了。所以,很多父母是抱著矛盾的心情再對待此事。

如果要讓放手達到正面效果的話,那請專注在孩子做了什麼,而不是有沒有做到最好。如果放手後,卻又不停批評孩子,那放手豈不成了父母故意製造的陷阱?聰明的孩子是不會再次往陷阱裡跳的。

相信孩子,也等於相信自己。畢竟父母沒辦法照顧孩子一輩子,多多給他們練習獨立的機會,學習對孩子放手,也等於是對自己放手。放手後,就算孩子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把這次失敗的原因改正,下次再接再厲就好了。做得不好,強過部會,不肯做。只要孩子願意嘗試,就多給予鼓勵,潑冷水會澆熄了學習的熱忱。

降低自己的標準,放開你的手,讓孩子一步一腳印,慢慢學習獨立吧!

*隨意想想:

昀昀在學爬、學走路、爬高爬低等肢體發展上明顯的比一般小孩慢,除了孩子的成長速度本來就有個別差異外,媽媽知道其中的部分原因也包含自己的捨不得放手。

總是擔心他撞到、摔到,而多扶了一把或甚至不給他嘗試的機會『幫忙』他完成動作。

不放手,美其名是擔心小孩、想細心照護小孩,其實就是對小孩的不相信他做得到,這也在無形中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

剛滿二歲的昀昀,現在什麼事都要『自己來』。

這對我們母子倆是很棒的改變機會。

媽媽決定放下自已的『急性子』與『不放心』,給他時間與空間,給他耐心和陪伴,為他製造更多獨立學習的機會。

媽媽只要在一旁忍住『出手』的衝動,細細觀察他的動作,給他適當的鼓勵及嘗試錯誤的機會,這就是『最好的幫忙』。

 

這本書總共有39個教養小故事,讀者可以從紐約瘋媽Jenny的故事中找到感動與啟發,更重要的是那份『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帶到快發瘋,原來不是只有我會對孩子生氣發怒,原來他們的故事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上演著。

閱讀你喜歡的故事,帶著感動,改變觀念與生活,然後,創造自己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y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