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19131.jpg  

昀:媽媽,不要只顧著拍照,和我一起玩沙好不好?

 

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公司有聚餐,不回家吃飯。

媽媽也想偷懶一下,不煮晚餐。於是,就牽著昀昀到家附近的麥當勞,享用一頓悠閒的晚餐。

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的開心吃完晚餐後,昀昀開口要求媽媽讓他玩麥當勞的溜滑梯。

媽媽覺得他剛剛用餐表現良好,且時間還早,就答應了。

遊戲室裡沒有別的小朋友,遊樂設施很安全且又是昀昀熟悉的環境,昀昀進去玩後,媽媽就拎了一份報紙坐在遊戲室附近的位置,準備邊看報邊看孩子玩。

沒多久,昀昀專程跑到門口,熱情的跟媽媽說:「媽媽,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那誠懇的語氣,讓媽媽不忍心拒絕他。

媽媽到遊戲室後,隨性的和昀昀躲貓貓,有時透過設施的縫隙搔他癢,有時隔著透明玻璃和他揮揮手、做做鬼臉,沒想到這小子十分捧場,總是笑得很大聲。

小孩子的笑聲真的有很強的感染力,玩到後來,媽媽也忍不住的發自內心開懷大笑,突然發現,似乎很久沒有如此輕鬆的笑了。

小小的遊戲室,迴盪著昀昀興奮的玩鬧聲與媽媽童心未泯的笑聲。

這一刻,就是專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幸。福。時。光』。

再多的金錢或物質享受,媽媽都不願意交換這片刻簡單的快樂。

 

其實,這不是昀昀第一次邀媽媽和他一起玩。

兩歲多的他,可能到了需要玩伴的年紀,近來常抱著書本或玩具,跟在媽媽後面或拉著媽媽衣服,要媽媽和他一起玩。

有時媽媽正在洗菜、煮飯、洗碗,有時在掃地、拖地,有時又跑去洗衣服、晾衣服或正在收衣服、折衣服。

總之,似乎有做不完的家事。

媽媽有時會放DVD給他看,讓自己可以專心做事(如煮飯);有時會有點敷衍的陪他玩一下,趁他自己在玩時,又跑回去做家事了。

唉,家事為什麼變得比陪伴孩子重要呢?

忙完家事可以陪伴孩子時,大人有時又會想偷個空喘口氣窩在沙發上漫無目的的轉電視,於是又一心二用。

決定關掉電視到遊戲房和孩子玩時,偶爾還會拎本書在孩子自己玩耍時看,根本沒有『專心陪伴』。

 

同樣是積木,大人小孩一起玩時,可以激盪出不同的創意火花。

只是玩具小汽車,在你推我接的互動中,就是能產生不一樣的樂趣。

點餐遊戲、超市購物、醫生病人這類角色扮演遊戲,小孩子更不可能自已玩得開心。

就連塗鴉、捏黏土、摺紙、剪紙、做勞作、貼貼紙,小孩也期待大人的參與。

大人的陪伴,可以讓遊戲更豐富、更有創意與想像力,小孩兒開心,大人也重溫了兒時玩耍的美好回憶。

但,和小孩一起玩時,大人的角色是引導者而非指導者,若硬要孩子照著自己的指示玩,只會讓遊戲瞬間變得枯燥乏味。

也不要一味的把陪伴時光拿來變成「教學時光」,要小孩不斷認顏色、辨識形狀、認數字及學數數、學英文字母或說英文。

或許在遊戲中反而獲得更棒的學習效果,『玩耍』就是最棒的學習!

以此文章勉勵自己,花更多的時間、更專注的陪孩子玩耍。

畢竟,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真的有保存期限。

我可不想等孩子不再要求我陪他玩時,才來後悔沒有儲存足夠的幸福親子時光供老年的我回憶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uy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